上海后花园论坛

从罗斯福集邮看国人的“神奇”

作者: 宇飞2024年03月25日心情随笔

近日,从女儿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中,看到一篇关于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集邮的佳话。罗斯福的集邮册,是由妈妈传给其舅舅,后来传到他手中。他从幼到老,一直坚持集邮。这种传承精神,放在当日中国,让国人汗颜,让地方官员无颜。

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博大精深,数不胜数。如今的国人好像不大喜欢谈传统美德,有的只谈不学,有的学了未必做。弄虚作假、招摇撞骗、贪财享乐的多了起来,传统美德只好“躲”起来。

网上评论,中国的建筑属“全球短命第一”,此话不假。其实细心一点,不难发现,我们身边“短”的东西太多了,好像什么都追求一次性的,只顾今天,不管明天。“长”了不顺眼,“短”了显自然。地方政府、单位换领导,新官上任不再是“三把火”,而是变“火”。思路和上任要迥然不同,求新鲜;规划不再是“五年”或“十年”的,全翻新。样样求新求异,推倒重来的花销,成了领导跑项目争资金的正当理由,在小范围内摆富挥霍,向国家装穷要钱,只怕“过了这村就没这店”似的,不求实际,不讲接力,不图长远。

上海后花园论坛报刊本是党的“喉舌”,发行量逐年上升,但质“缩水”了,带着“薪味”,有点儿“发霉”。地方官员干得少、讲得多、欲报道,使报刊有利可图,一手拿钱来,一手登出去。交纳了一定数额的费用后,长篇业绩“亮点”就在相应的版内刊载。一旦与金钱挂钩,须审核的就不那么严肃了,数字性的东西倾向失真,如魔术似的,也能变,也会变,需要啥就变啥,一百说成一万,一万报道为十万,越看越让人眼花缭乱。

报刊与地方官员结盟后,“神奇”的事物太多了,报道不尽,简直成了盛产“神奇”的大地。明知地方十年九旱,种庄稼增收无望,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,在家守农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残,麦田能减的减、该少得少,可想而知能稳定粮食产量就已不错了。但就是这联手的“哥们俩”,官员讲经验,报刊广宣传,贫瘠的土地也跟着“神八”腾空,潜力不是巨大,而是相当惊人。麦田被“育肥”,亩数被“膨胀”,和物价一样一路上涨,“产量”堂而皇之被突破历史大关。“兄”介绍,“弟”补充,粮食增产缘于施了“科技肥”,缘于领导“调结构”。经报刊推波助澜,地方官员勤劳跑部委,什么的“全国粮食生产大县”就这样诞生。下一个目标,不知又在“什么大”上做文章。

“神奇”太神气了,百姓奈何不了“神奇”,只有国家部委成立“治神办”,专治地方官员的“神奇”和放“神奇”卫星的报刊。让平凡的东西回归本来面目,贴近实际,接近群众,让文化报道不带“神奇”色彩,成为大众文化,让百姓读得懂、看得透。

欢迎投稿,注册登录 [已登录? 马上投稿]

猜你喜欢